美國中醫公會防控新冠病毒肺炎针灸医师操作建议(第四版)

1)密切关注CDC报告的疫情进展,遵照CDC的防护指导,提高警惕,防疫为先。

2)建议针灸医师和诊所工作人员佩戴防护口罩,勤洗手,接触病人身体时应佩戴手套。

3)保持诊所的卫生清洁,做好消毒工作。每天诊务结束,建议开门窗通风1小时。

4)病人来电预约,应首先询问最近有否与感染确诊者密切接触史。如有感冒症状,应表明中医诊所无检测试剂及设备以鉴别是否新冠病毒,建议病人咨询其家庭医生或参照CDC指引进行相关的免费检测。若病人要求服用中药,可电话问诊后视病情给予中草药或中成药的指导建议。

5)病人若有发热,咳嗽、乏力,腹泻等症状出现,应协助病人联系家庭医生,若没有家庭医生,请拨打本地公共卫生部门的电话。加州:916-558-1784。

6)明确地告诉病人到目前为止没有确实证明有效的防治新冠肺炎的药物,而增强自身的免疫力能够有效地对抗新冠病毒。

7)可以根据中医四诊的结果,辦证处方,个体化地指导病人作食疗养生保健等增强自身免疫力的预防性措施。公會已經組成了“中医防治新冠肺炎咨询小组”,歡迎大家電話,微信或扫描以下二维码进群,积极参加病例分析,互相学习,提高理论和临床诊疗技术水平,造福民众病患。

8)教导病人合理饮食,充足睡眠,适当运动,调节情绪,增强体质。

9)推荐预防处方如下: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温病预防方

平素体质平和者,推荐处方:黄芪30g,金银花10g,芦根15g,连翘10g,麦冬15g,茯苓15g,白术15g,稻芽15g菊花10g
若体质偏寒湿,可去金银花、连翘、菊花,选加干姜、陈皮、紫苏叶、藿香等;
若体质偏湿热,金银花、连翘、菊花减量加木棉花、龙脷叶等。
煎服法:此方加5碗水,水开后煎煮15分钟,熄火后再焗10分钟后温服。2~3人分量

广东省中医院张忠德教授预防流感处方

平素体质偏寒者,易感风寒而夹湿,推荐处方:苏叶10g藿香10g,苍术5g,玄参10g,桔梗10g,淡豆豉10g。
用法:将上述药方加500ml水,水开后小火煲煎半小时至200ml(约一小碗),日一剂,温服,服用3-5天。(以上药物,3岁以上儿童剂量减半。)

平素体质偏热者,易感风寒而化热夹湿,推荐预防处方:生薏仁20g,玄参10g,桔梗10g,桑叶5g,连翘10g
用法:将上述药方加500ml水,水开后小火煲煎半小时至200ml(约一小碗),日一剂,温服,服用3-5天。(以上药物,3岁以上儿童剂量减半。)

江西省推荐处方

药物预防:生黄芪12g、防风10g、白术10g、银花10g、连翘10g、贯众6g、佩兰10g、陈皮10g、苍术10g、桔梗10g。

湖北省推荐处方

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一号方:苍术3g,金银花5g,陈皮3g,芦根2g,桑叶2g,生黄芪10g(开水泡,代茶饮,7-10天)

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二号方(即之前报道的七味汤):生黄芪10g,炒白术10g,防风10g,贯众6g,金银花10g,佩兰10g,陈皮6g(煎服,每日一付,分二次,7-10天)

10)推荐治疗方如下:

引自“中国卫健委发布的第七版治疗指南”

A)临床治疗期(确诊病例)
清肺排毒汤
适用范围:结合多地医生临床观察,适用于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在危重型患者救治中可
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使用。
基础方剂:麻黄 9g、炙甘草 6g、杏仁 9g、生石膏 15~30g(先煎)、桂枝9 g、泽泻 9g、猪苓 9g、
白术 9g、茯苓 15g、柴胡 16g、黄芩 6g、姜半夏 9g、生姜 9g、紫菀 g、冬花 9g、射干 9g、细辛 6g、 山药 12g、枳实 6g、陈皮 6g、藿香 9g。
服法:传统中药饮片,水煎服。每天一付,早晚各一次(饭后 40 分钟),温服,三付一个疗程。 如有条件,每次服完药可加服大米汤半碗,舌干津液亏虚者可多服至一碗(注:如患者不发热则生 石膏的用量要小,发热或壮热可加大生石膏用量)。若症状好转而未痊愈则服用第二个疗程,若患 者有特殊情况或其他基础病,第二疗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处方,症状消失则停药。
处方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推荐在中西医结合救治新 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使用“清肺排毒汤”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函(2020)22 号)。

B)轻型治疗:
(1)寒湿郁肺证
临床表现:发热,乏力,周身酸痛,咳嗽,咯痰,胸紧憋气,纳呆,恶心,呕吐,大便粘腻
不爽。舌质淡胖齿痕或淡红,苔白厚腐腻或白腻,脉濡或滑。
推荐处方:生麻黄 6g、生石膏 15g、杏仁 9g、羌活 15g、葶苈子 15g、贯众 9g、地龙 15g、
徐长卿 15g、藿香 15g、佩兰 9g、苍术 15g、云苓 45g、生白术 30g、焦三仙各 9g、厚朴 15g、焦槟 榔 9g、煨草果 9g、生姜 15g。
服法:每日 1 剂,水煎 600m1,分 3 次服用,早中晚各 1 次,饭前服用。

(2)湿热蕴肺证
临床表现:低热或不发热,微恶寒,乏力,头身困重,肌肉酸痛,干咳痰少,咽痛,口干不 欲多饮,或伴有胸闷脘痞,无汗或汘岀不畅,或见呕恶纳呆,便溏或大便粘滞不爽。舌淡红,苔白 厚腻或薄黄,脉滑数或滯。
推荐处方:槟榔 10g、草果 10g、厚朴 10g、知母 10g、黄芩 10g、柴胡 10g、赤芍 10g、连翘 15g、青蒿 10g(后下)、苍术 10g、大青叶 10g、生甘草 5g。
服法:每日 1 剂,水煎 400m1,分 2 次服用,早晚各 1 次。

C)普通型治疗:
(1)湿毒郁肺证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痰少,或有黄痰,憋闷气促,腹胀,便秘不畅。舌质暗红,舌体胖,
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或弦滑。
推荐处方:生麻黄 6g、苦杏仁 15g、生石膏 30g、生薏苡仁 30g、茅苍术 10g、广藿香 15g、
青蒿草 12g、虎杖 20g、马鞭草 30g、干芦根 30g、葶苈子 15g、化橘红 15g、生甘草 10g。 服法:每日 1 剂,水煎 400m1,分 2 次服用,早晚各 1 次。

(2)寒湿阻肺证 临床表现:低热,身热不扬,或未热,干咳,少痰,倦怠乏力,胸闷,脘痞,或呕恶,便溏。
舌质淡或淡红,苔白或白腻,脉濡。
推荐处方:苍术 15g、陈皮 10g、厚朴 10g、藿香 10g、草果 6g、生麻黄 6g、羌活 10g、生姜
10g、槟榔 10g。
服法:每日 1 剂,水煎 400m1,分 2 次服用,早晚各 1 次

11) 恢复期治疗方推荐:
中国卫健委发布的第七版治疗指南里包含了恢复期的治疗:
(1)肺脾气虚证
临床表现:气短,倦怠乏力,纳差呕恶,痞满,大便无力,便溏不爽。舌淡胖,苔白腻。
推荐处方:法半夏 9g、陈皮 10g、党参 15g、炙黄芪 30g、炒白术 10g、茯苓 15g、藿香 10g、砂仁 6g(后下)、甘草 6g。 服法:每日 1 剂,水煎 400m1,分 2 次服用,早晚各 1 次。
(2)气阴两虚证
临床表现:乏力,气短,口干,口渴,心悸,汗多,纳差,低热或不热,干咳少痰。舌干少
津,脉细或虚无力。
推荐处方:南北沙参各 10g、麦冬 15g、西洋参 6g,五味子 6g、生石膏 15g、淡竹叶 10g、桑
叶 10g、芦根 15g、丹参 15g、生甘草 6g。
服法:每日 1 剂,水煎 400m1,分 2 次服用,早晚各 1 次。 ”

12)针灸干预的方法

引自“中国针灸学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针灸干预的指导意见(第二版)”

(一)医学观察期(疑似病例)的针灸干预
目标:激发人体的正气与肺脾脏器功能,溃散分离和去除疫邪,使脏器御邪能力增强。
主穴:(1)风门、肺俞、脾俞;(2)合谷、曲池、尺泽、鱼际;(3)气海、足三里、三阴交; 每次每组穴位可选择1-2穴使用。
配穴:兼发热、咽干、干咳,配大椎、天突、孔最;兼呕
恶、便溏、舌胖苔腻、脉濡,配中脘、天枢、丰隆;兼疲乏无
力、食欲不振,配中脘、脐周四穴(脐中上下左右各旁开1寸)、
脾俞;兼流清涕、肩背痠楚、舌淡苔白、脉缓,配天柱、风门、
大椎。

(二)临床治疗期(确诊病例)的针灸干预
目标:鼓动肺脾正气,保护脏器减少损伤,驱除疫邪,培土生金,截断病势,舒缓情绪,增强战胜病邪信心。
主穴:(1)合谷、太冲、天突、尺泽、孔最、足三里、三阴交;(2)大杼、风门、肺俞、心俞、膈俞;(3)中府、膻
中;气海、关元、中脘;轻型、普通型每次在(1)、(2)组主穴中各选2-3穴;重型患者在(3)组主穴中选2-3穴。
配穴:发热不退加大椎、曲池;或十宣、耳尖放血;胸闷气短加内关、列缺;或巨阙、期门、照海;咳嗽咯痰加列缺、丰隆、定喘;腹泻便溏加天枢、上巨虚;兼咳吐黄痰、粘痰、便秘,加天突、支沟、天枢、丰隆;兼低热或身热不扬,或未
热,呕恶,便溏,舌质淡或淡红,苔白或白腻,加肺俞、天枢、腹结、内关。

(三)恢复期的针灸干预
目的:清除余毒,恢复元气,促进脏器修复,恢复肺脾功能。
主穴:内关、足三里、中脘、天枢、气海。
1.肺脾气虚:症见气短,倦怠乏力,纳差呕恶,痞满,大便无力,便溏不爽,舌淡胖,苔白腻。胸闷、气短等肺系症状明显者,配膻中、肺俞、中府;纳呆、腹泻等脾胃症状明显者,配上脘、阴陵泉。
2.气阴两虚:症见乏力,口干,口渴,心悸,汗多,纳差,低热或不热,干咳少痰,舌干少津,脉细或虚无力。乏力、气
短明显者,配膻中、神阙;口干、口渴明显者,配太溪、阳池;心悸明显者,配心俞、厥阴俞;汗多者,配合谷、复溜、足三里;失眠者,配神门、印堂、安眠、涌泉。
3.肺脾不足、痰瘀阻络:症见胸闷、气短懒言、疲乏无力、动则汗出、咳嗽有痰、咳痰不利、肌肤加错、精神倦怠、食欲不振等,配肺俞、脾俞、心俞、膈俞、肾俞、中府、膻中;咳痰不利配丰隆、定喘。
刺灸方法:根据实施的环境和管理要求,酌情选择。

以上各期,建议根据病情宜针则针,宜灸则灸,或针灸合用,或配合穴位贴敷、耳针、穴位注射、刮痧、小儿推拿、穴位按摩等。针刺平补平泻,每穴留针20~30分钟;艾灸,每穴灸10~15分钟。每天治疗一次。具体操作请参照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以及临床经验实施。

美国中医公会抗新冠肺炎应急领导小组

2020.3.27

防控新冠病毒肺炎針灸醫師操作建議(第二版)(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