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藥附子
美國中醫公會 堯紅學醫師,歐小堅醫師執筆整理
近日,在旧金山发生的一起附子中毒事件引起了民眾的恐慌、社會的關注、以及中醫藥從業人員的焦慮。為了正確看待這一事件,消除大眾對附子的恐懼心理,以及這一事件對中醫藥業在社會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幫助主流社會對中醫中藥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和信心,所以,有必要向大眾做一點關於附子的中醫中藥知識的普及教育。
附子是一味常用的中藥。別名附片,鹽附子,黑順片,白附片。属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產於中國四川江油,其他還有陝西、貴州、湖南、湖北、甘肅、雲南、廣西、江西、安徽等10個省區的336個縣市均為附子適宜產區。
附子性味辛、甘,大熱;有毒。歸心、腎、脾經。功效: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 “為回陽救逆第一品藥”。其主治甚廣,多用於亡陽虛脫,肢冷脈微,陽痿,宮冷,心腹冷痛,寒虛吐瀉,陰寒水腫,陽虛外感,寒濕痺痛,陰疽瘡瘍以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1,用法及用量:
附子有毒,不可生服,需要炮製之後才可以進服,一般的砲制方法有:火砲法、水浸法、及蒸、煮法。
臨床上常用的是炮附子或製附子。經過炮製後的附子毒性大減,但還含有毒性,所以臨床上需要謹慎使用。尤其是要嚴格控制使用的份量。一般用3-15克,回陽救逆可用18~30克。煎煮時間要久,一個小時到一個半小時,目的是讓附子毒性減少。為了安全起見,在服用之前最好要諮詢受過正規職業訓練的中醫師。中醫師一般多用附子與其他中藥配伍成方,一方面可以抑製附子的毒性,另一方面多種藥物配伍可把附子的功能發揮得更好。
2,注意事项與禁忌症:
孕婦及哺乳婦女禁用附子。不宜與半夏、瓜蔞、天花粉、貝母、白蘞、白及同用。因附子毒性成分為烏頭鹼,主要對心肌、迷走神經、末梢神經有興奮麻痺作用,中毒症狀如舌尖麻木、肢體麻木,有蟻走感,頭暈、視力摸糊,噁心,嘔吐等,最嚴重至危及生命。人們在使用含有烏頭鹼的中草藥物時,一定要注意用量小,和注意使用方法,絕不可用冷水煎服,泡酒飲用,而需要用開水久煎方能解其毒,從而取其治療作用。
3,中毒救治要點:
3.1 一般民眾若發現有附子中毒感覺或症狀,應立即到醫院急診,做緊急排毒治療,以免危及生命。以下中毒救治方法僅供參考:
3.2 中醫方法:
用綠豆或金銀花解毒。救治烏頭鹼中毒的驗方是甘土綠豆湯,即甘草100g,土茯苓50g,綠豆50g.。甘草能抑制烏頭鹼的毒性反應,可作為烏頭鹼中的的解毒劑。
3.3 西醫方法:
3.3.1 毒理對抗:關鍵是使用阿托品,要遵循早期、足量、反复並維持阿托品化的原則,及時進行心臟聽診和心電圖檢查發現心臟損害並迅速給予處理。
3.3.2 心臟損害的保護:烏頭鹼中毒對心臟的損害主要是通過興奮迷走神經和對心肌的直接損害所致,臨床上表現為各心律失常及傳導阻滯。室性早搏見,常為多源性、多形性,室早二聯律、三聯律也較常見;室性早搏利多卡因治療療效好。
3.3.3 並發症的處理:並發症的處理關鍵是正確處理肺水腫、腦水腫、心律失常與稀釋毒素間的矛盾。大量輸液是搶救的措施之一,一方面患者禁食需補充熱量和電解質,另一方面可以稀釋毒素。
4.臨床應用:
4.1 用於厥逆亡陽、脈微欲絕。若冷汗自出、四肢厥逆、脈微弱,或因大汗、大吐、大逆的功效,常配合人參、乾薑、炙甘草等品同用。如果冷汗淋漓、亡陽厥逆者,用附子、人參外,須再加龍骨、牡蠣等固澀斂汗藥;如果大出血後引手足厥冷、汗出脈微,可以用參、附、龍、牡配合麥冬、五味子等同用,以回陽救陰。
4.2 用於腎陽不足、畏寒肢冷,脾陽不振、腹痛、便溏。凡腎陽不足、命火衰微、畏寒肢冷、陽痿、尿頻之症,皆可應用,多配伍肉桂、熟地、兔絲子、山萸肉等同用;如脾陽不振、脘腹冷痛、大便溏洩之症,配合黨參、白朮、乾薑、炙甘草等藥同用。
4.3 用於風寒濕痺、周身骨節疼痛等症。與桂枝等品合用。
5 .與功效主治相關的現代藥理作用:
5.1 強心
附子能增強心肌收縮力,加快心率,心輸出量,增加心肌耗氧量。
5.2 對血管和血壓的影響
附子有擴張血管,增加血流,改善血液循環作用。附子對血壓的影響既有升壓又有降壓作用,與其所含成分有關。
5.3 抗休克
心腎陽衰證所見的四肢厥冷,脈微欲絕,與現代醫學的休克相似。
5.4 抗心律失常
附子有顯著的抗緩慢型心律失常作用。
5.5 抗寒冷,提高耐缺氧能力
5.6 有抗炎,鎮痛作用
5.7 其他藥理作用:鎮靜和局麻
6. 附子食療價值:
由于附子可用治陽氣衰微欲脫,大汗肢冷,脈微;腎陽虛弱,陽痿尿頻,宮寒不孕;脾腎陽虛,脘腹冷痛,便溏腹瀉;陽虛水腫,小便不利;風寒濕痺,肢節冷痛等脾肾阳虚之体质,所以也被用于煮粥,入菜餚等食疗方。一般一日15g左右,宜先煎1小時,以口嘗無麻辣感為準。
需要注意的是,它是食療所用中藥中唯一有毒者,其毒性主要因所含烏頭鹼引起,而后者久煎則無明顯毒性,依法使用則是安全有效的。对陽衰欲脫這樣的嚴重病證,一定要在受過正規職業訓練的中醫師指导下运用。
推荐食疗方:
附子粥:
製附子10g,炮薑15g,粳米100g。二藥研為細末,每次用5g,與粳米加水煮粥食。亦可將二藥減半,煎水取汁,入粳米煮粥。
源於《聖惠方》。本方以附子溫裡散寒、止痛,炮薑溫中散寒、止瀉。用於里寒腹痛、腹瀉,大便表稀。
附子羊肉湯:
製附子25g,羊肉1000g。羊肉洗淨,切塊,焯去血水,與附片加水同煮,稍後加入生薑、蔥、胡椒、鹽等,煮至肉爛熟。分4次食。
本方以附片溫腎助陽,輔以羊肉溫補腎陽,生薑、胡椒均有助於溫暖陽氣。用於陽虛畏寒肢令,夜尿頻多,或脘腹冷痛,腰痛。
附片薏苡粥:
製附片10g,薏苡仁30g,粳米100g。附片煎取汁,入薏苡仁、粳米,加水煮至粥熟。分2次食。
本方以附片散寒止痛,用薏苡仁除濕舒筋。用於風寒濕痺,關節疼痛,四肢拘攣。
7.有关附子的传说和趣闻:
從古至今附子都是一味醫用和食療效果非常好的中藥。中國著名的雲南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吳榮祖先生就是著名的“雲南火神派”第三代傳人。他的祖父,雲南四大名醫之一,吳佩衡先生,就是以擅長運用附子而聞名遐邇,被冠以“吳附子”的尊稱。被公認為雲南經方學理的開創者、雲南火神派開創並奠基之人。著有《吳佩衡醫案》、《吳佩衡中藥十大主帥古今談》、《附子的藥理及臨床應用問題》、《醫藥簡述》等著作。他總結辨別寒熱證的十六字要訣:寒證“身重惡寒,目瞑嗜臥,聲低息短,少氣懶言”;熱證“身輕惡熱,張目不眠,聲音洪亮,口臭氣粗”。以及,推重陽氣、擅用附子,為後世學習火神派扶陽學術思想留下了重要的學術經驗。
關於附子的毒性問題吳榮祖先生在答深圳晶報記者問時曾有這樣一段精彩的問答:記者問:“您祖父吳佩衡先生以用附子而聞名,可是我們知道,附子本身是有毒的,這是否也是中醫的辨證思維?” 吳榮祖答道:“對,附子就像雷電,雷電能殺人,若你能夠馴服它,就可以造福於人類。附子治療寒病療效很好,但不能用於熱體,熱體用附子相當於火上澆油。辨證是中醫的核心,是中醫生存的要素。”
80 年代曾在民間流傳這樣一種說法:吳氏家族為方便病患取用,終日煮著一大鍋附子,待最後一位病人離去後,他們就把剩下的附子就著飯吃掉。這或許有點誇張。但那絡繹不絕,不畏路遙,披星戴月等待在吳家門口看診的人流卻絕不是一個傳說。而是“吳附子”及後人把附子這味中藥神奇的功效運用到極致所創造的傳奇。
後續报道:
關於中藥毒性及副作用的研究與探討,全美中醫公會舉辦過多次討論和講座。於04/08/2017,公會有幸邀請到附子王吳佩衡的重孫,使用附子的專家吳麟梓醫師作了《附子的臨床應用體會、導致中毒的常見原因和解決措施》的專題微信講座。以下為此次講座相關內容的編輯和摘要:
臨床在使用附子時一定要注意:(這包括在使用之後)除了“十八反”和“十九畏”當中的昆布、海藻一定不能配伍,還有瓜蔞(瓜蔞殼、瓜蔞仁)也不能配。這是吴氏家族一百多年來使用附子的經驗總結。配伍服药后,患者会很快出現腹瀉、手麻腳麻等症,這已是附子中毒的現象,嚴重者会危及生命。忌口很重要:服用附子或附片之後,不能馬上食生、冷、酸味之物,如西紅柿、檸檬、醋等凡是帶酸味的東西均不宜食用。
為了防患於未然,在熬煮附子的過程中,要用大容器,保證大量的水,保持在90℃以上的高溫長時間(3~4小時)水解才可以有效地解除烏頭鹼的毒性。在熬煮過程中,水分會被蒸發,可以不斷添加開水,注意:一定要用開水不可以用涼水。如何判斷附子已熬煮好?可以取少許附片或湯液嚐一嘗。口中沒有麻的感覺就證明已經熬煮好,可以服用了。如果在嘗試後5到10分鐘後,口中有發麻的感覺,(很像吃花椒,但不會像吃花椒那樣流口水,)這證明還沒有熬煮好。這樣的湯藥服用會導致中毒,一旦服用,嚴重時會出現鎖喉(咽喉部發緊,呼吸困難)的現象,甚至可危機生命。
附子中毒如何解?
對於附子中毒,有時中醫的辦法來得更快,也更為奏效,能為病人爭取時間。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總結出了一些簡便、快捷、高效的辦法。
對於程度較輕的中毒,即病人症狀輕微(患者自己可以說話,道出各種不良反應)出現短暫的情況,可以用紅糖豬油湯來解。具體做法是:用50克左右的紅糖加適量豬油和水熬煮成600到800毫升的湯,趁熱間隔10分鐘分兩到三次服用,經過大約30分鐘左右,患者的症狀會得到適量緩解。注意:一定要服用熱的,而不是冷的。
它的原理是:用豬油的抗氧化作用使得附子中烏頭鹼對心臟的刺激大大降低。紅糖不但可以去油腥味還可以讓患者持續出汗,在汗出的過程中不至於出現氧化(因為在出汗後人體毛竅是打開的,這時是最容易出現體內的烏頭鹼受冷風或寒氣後二次氧化,從而使之中毒加劇。)
作用再強一點的方法是:加入乾薑和肉桂與紅糖和豬油一起熬煮。
更強的方法是:用煮熟的附子來解。 (必須熱服)原理是:用已水解好的附子來中和沒有完全分解的烏頭鹼和烏頭次鹼,以達到解毒的目的。
對於中毒程度較重的:如出現強烈心房纖顫,手麻腳麻,特指出現伴有噁心嘔吐的症狀。可以使用阿托品針劑進行阻斷,緩解腹部過度痙攣和心肌過度悸動的狀態。
對於“十八反”中烏頭反半夏,而吳麟梓老师方中卻有附子和半夏配伍的情況的解釋:
烏頭與現在砲製過的附子藥效差不多,但成分有本質的區別。十八反中的半夏是指的生半夏,一般入藥不生用,即使要用,之前也要用開水先煎半小時。而我們現在使用半夏是炮製過的法半夏、姜半夏或京半夏。而附子呢用的是白附片。這樣的配伍是經過若干年的臨床實踐證實了的,是絕對不會出問題的。主要用於太少兩感症。
給臨床醫師在使用附子時的幾點建議:首先是醫囑方面,一定要配備一份熬煮說明書,要反复叮囑、確信患者遵照醫囑煎藥。而後是,建議海外工作的中醫同行選用免煎劑。推薦廣東一方和江陰的附子免煎劑(用法是與其配伍的飲片同煮15分鐘以上即可)。
簡要來說:附子乃辛溫大熱之品,其善走串,通行十二經,屬純陽之要藥。對外能透達體表以除表寒;在裡可下達本源而溫固以除寒。徹內徹外凡三焦經絡、諸臟諸腑,如果有真寒的話完全可大膽使用。
2017-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