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針學習經驗分享 (一)
激痛點病例分享
斜方肌Trapezius Muscle激痛點治療病例-1
就診時間: 2017年5月31日下午5點
患者 H Y 女 51 岁
主訴: 右側頸部痛一週。
現病史: 一週前曾不當用力提電腦包扭傷右側頸部肌肉, 現在右上肢抬高時頸肩部即痛, 右後頭部、右頸部、肩部均有牵涉痛, 不能右側睡覺。
既往史: 無特殊。
家族史: 父親患有高血壓。
檢查:
1. 頸部活動度: 前屈30度, 後伸20度, 左側屈25度, 右側屈20度, 左回旋60度, 右回旋50度。
2. 壓痛點: 右後枕部(乳突)上斜方肌起處壓痛, 並串向整個右上斜方肌(右肩部疼痛) ,肌肉僵緊有條索狀物且壓痛。
3. 肩關節外展160度時右上斜方肌産生疼痛。
診斷: 右上斜方肌損傷 (痙攣)
治則: 鬆筋散結, 解痙止痛
治法: 激痛點針刺法
部位: (1) 後枕部上斜方肌起點 2針(數秒鐘)
(2) 肩部上斜方肌肌腹2針(數秒鐘)
療效: 當針扎到激痛點部位後, 均産生肌肉的收縮(跳動), 此時即刻令患者右回旋頸部及外 展、上舉肩部及上肢, 即重覆受傷及引起疼痛的動作, 這時患者疼痛消失, 痙攣解除。
療程: 一次治愈。
分析:
1. 解剖: 上斜方肌起點: 起自枕外隆凸, 上項線內1/4, 項韌帶, 止於鎖骨外1/3後上方。神經支配: 副神經的斜方肌支, 頸神經2-4。
功能:
上固定: 肩胛骨上提, 上回旋。
下固定: 單側收縮, 頭頸向同側屈曲, 向對側旋轉。雙側收縮, 頭頸後仰, 脊柱伸直。
2. 當針枕外隆凸上斜方肌起點後,引起該肌酸脹反應後, 即刻出針, 随既輕輕轉動頸部, 因緊張的的肌肉已經鬆馳, 所以後枕部、頸部疼痛立即消失。
3. 當針上斜方肌肌腹時, 病人肌肉即刻産生跳動, 即刻出針, 其目的是使該肌鬆弛, 並且激活, , 随既輕輕轉動頸部, 及外展、上舉肩部及上肢, 此時疼痛自然消失。
4. 有時候上斜方肌的激痛點部位來自頸部神經根的病變, 但這例病人沒出現。
5. 該病人激痛點位置符合激痛點1的部位, 即: C5-C6棘突水平, 在棘突與肩峰連線中點處, 約相當於 “肩井穴”的部位。
6. 該病人激痛點位置也符合激痛點2的部位, 即: 可引起頸後方疼痛, 感傳痛區在耳後融合, 但不會引起頭痛; 該病人的确只有頭後外側至乳突部位疼痛, 而沒有引起頭痛, 所以, 這位患者符合激痛點治療。
7. 上斜方肌TP1症狀, 除有頭後外側至乳突部位疼痛外, 通常還有顳部和眶區疼痛, 或者會有下頜角, 耳後, 眼後, 下齒疼痛; 也有會合並頭暈, 耳鳴, 听力下降等表現, 但這位患者並沒有出現以上表現, 而只是右後枕部(乳突部位) 、 頸後、肩部疼痛, 活動略受限。
8. 肩關節外展高舉超過90度時, 爲崗上肌、上斜方肌的作用, 該患者肩關節在外展高舉160度時, 出現疼痛及功能活動受限, 當用激痛點針法在上斜方肌施針後, 患部疼痛消失, 肩關節外展高舉既刻可以達到180度, 並且沒有任何不適了, 結束治療。
結論: 激痛點針刺對於痛症、肌痙攣、肌僵緊及由此而引起的功能活動受限, 可以 “即時” 改善症狀, 療效特別顯著。
激痛點病例分享: 王嘯平
董针病例分享
今天刚刚来了一位急诊患者,ES 男 65岁,
主诉:胃痛一个月。
现病史:胃溃疡、胃痛一个月,这几天加重,疼痛难忍。曾返胃酸多年,上个月做胃镜显示:胃壁上有多处溃疡,大约0.2--0.4mm 不等。因此正在服西药,但仍未缓解病情。
即往史:血压、胆固醇偏高。
家族史:父母均有高血压。
检查:舌质:淡红、老、前中均有裂纹,边稍有齿痕,舌下青紫,脉象:虚弱。
诊断:西医:胃溃疡;中医:胃痛,証型:脾胃虚寒型。
治则: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方药:黄芪建中汤 (因该患者拒绝服药而作罢)
针刺治疗:釆用董针,穴位如下:双肩六针、双心灵、右土胃、右土水、双制污、双止涎、双通肾通胃通背、双四花、双下三皇、双火硬、双门金下。行针30分鈡。
疗效:在针肩六、土胃、土水、制污时腹部即有气过水声,胃部已经舒适许多,在扎四花时患者已经进入梦乡而打起呼噜了,起针后患者胃部已经没有任何疼痛感,非常高兴,满意出门。
治疗思路:
1. 肩六:调三焦要穴,三焦通,疼痛止;
2: 心灵:和中止痛,专治心悸、呕恶、胃痛;
3. 土胃、土水:调理中焦,疏畅气机,急止胃痛;
4. 制污、止诞:温胃化饮,抑制胃酸;
5. 通肾胃背、下三皇:温脾和胃,温补肾阳,用于健脾补肾;
6. 四花:健脾益气,调理脾胃,治疗胃痛特效穴;
7. 门金下:疏导胃气,引胃气下行,从此门出;8. 火硬:疏肝理气,用于减少紧张及工作压力。
体会:
1. 由于病人来时要求立即止痛,并将於第二天有重要录影,因此,必须扎双侧才能达到快速止痛这个目的。
2. 针时有气过水声,是疏通胃气的反映,说明胃气畅通了,这是一个好的指征,有利于排出造成疼痛的胃酸。
3. 得气感强:扎上肢时,气感从上肢向上再到胃;扎下肢时,气感则向上直达胃部。
4. 倒马针的历害:通常董针用倒马三针是有道理的,当我第一针下去后,气向上或向下走一小段距离,再下第二針,气又向上下走一段路,第三针下去后,气就快到了病所,再下第四针或第五针时,气真的到达了患处,胃疼立即止住了,其实我心里完全明白他不痛了,为了证实一下,扎上肢后问病人,回答:好多了,不痛了。
5. 病情越急,疗效越好,每每显效。董針急诊病例分享---王嘯平
为什么扎这么多针?一. 由于病人是急诊,又要求立即止痛,针的少效果会不持久,因他第二天还有重要事要办,故而双側同扎,所以显效,(以前治疗病人有用一针疗法,但当时見效,可立即止痛,但保持不久)董针倒马三针是27倍之效,力量强大。如果病情轻我也少用针,如单纯胃酸倒流:取:肾关、四肢二穴即可止酸,如贲门松驰合并胃酸倒流,就要加穴,如四花;如果再加上疼痛,应加上有针对性的止痛穴位;如果急症一定取双側,可即刻奏效。今天上午该病人录影成功,下午就高兴地电话通知,并再次感谢,说他绝对相信针灸的力量,他也要告诉他的家医这件事。二. 作用会不会抵消? 董针取效,穴位效果是可以叠加的,不但不会抵消,反而可以加强,而这次的穴位,都是取相同功效的穴位,疗效叠加且作用持久。因此法一举两得,方能当时立即止痛,现在仍很舒适。另外,可一针止痛的穴位如:心灵、土胃、肩中或建中、四花、门金;单独取穴的确可以止痛,但把治疗效果相同的穴位组合在一起,效果就会强百倍。董针病例分享---王嘨平
爲什么腕順穴可以治療關節之疾
當人體關節功能活動受限時, 爲什么通常選用腕順穴?
一. 按經絡分佈説明:
腕順穴位於手太陽小腸經上, 靠近腕順1穴是腕骨穴(小腸4、原穴), 靠近腕順2穴是後溪穴(小腸3、輸穴、八脈交會穴) 。
腕順穴、腕骨、後溪穴的位置:
腕順一穴: 定位手背小指掌骨外側下緣,距手腕橫紋一寸五分。
腕順二穴: 定位在小指掌骨外側下緣,距手腕橫紋二寸五分處。亦即腕順一穴上一寸處。
[靈樞. 經脈]: 小腸手太陽之脈, 起於手小指之端, 循手外側上腕, 出踝(尺骨莖突) 中, 直上循臂骨下廉, 出肘內側兩筋之間, 上循臑外後廉, 出肩解, 繞肩胛, 交肩上, 入缺盆,…..
手太陽小腸經: 起於手小指外側端(少澤. 小腸1), 沿著手背外側至腕部, 出於尺骨莖突, 直上沿前臂後緣, 經尺骨鹰觜與肱骨内上髁之間, 沿上臂外側後緣, 出於肩關節,…..
腕骨穴(原穴): 定位手背尺側, 第五掌骨基底與三角骨之間的凹陷處。
後溪穴(輸穴、八脈交會穴): 定位微握拳, 尺側, 第五掌指關節後緣, 横紋頭赤白肉際處。
手太陽小腸經: 按 “離穴不離經”的原則, 腕順一穴很靠近傳統小腸經腕骨穴, 腕順二穴很靠近傳統小腸經後溪穴, 因為在同一穴區, 所以腕順穴除有特殊的奇穴作用外, 還有小腸經的作用。
腕骨、後溪穴的作用:
腕骨穴: 主治頭痛, 目醫, 耳鳴, 項強, 熱病無汗, 疟疾, 指攣腕痛, 黄膽,….. 。
後溪穴: 主治頭項強痛, 耳鳴, 耳聾, 咽喉腫痛, 閃腰, 盗汗, 熱病, 癲狂, 疟疾, 手指攣急, 麻木, 肩臂疼痛。
董氏奇穴的作用:
腕順一穴:
主治
腎虧之頭痛、眼花、坐骨神經痛、疲勞、腎臟炎、四肢骨腫、嚴重腰兩邊痛、背痛。
針法與應用
針深二分至一寸。腕順穴入腎經,為治療耳疾、腎疾、腰痛之常用穴。
腕順二穴:
主治
鼻出血、失枕、以及與腕順一穴同時下針,可治療腕順一穴主治之各症,另腕順二穴亦可治療頸椎、胸椎酸痛。
針法與應用
針深二分至一寸。腕順二穴亦可治療頸椎、胸椎痛。腕順一、二穴須貼骨下針效果才會顯著。
二. 按全息覌的表述:
1. 以拳頭爲頭, 腕順穴恰在腕關節附近, 所以可以治療頸部之疾。
2. 因腕順穴恰在腕關節附近,一切身體不能轉動, 功能活動受限之疾, 均可取之。
3. 以拇指爲頭, 腕順穴還可以治療尾椎、肛門之疾。
4. 又因腕順穴全息對應對側踝關節, 所以還可以治療踝部之疾。
5. 以中指爲頭, 腕順穴代表髖關節、坐骨神經的部位, 因此, 可以治療髖關節炎、坐骨神經痛。
6. 以拳頭爲頭, 腕順穴代表耳部, 所以可以治療耳鳴, 耳聾, 耳塞, 听力下降。
7. 按脊椎全息覌, 腕順穴位於脊椎全息軸上, 第五掌骨底、體的部位, 正是頸, 胸, 腰椎的部位, 因此, 可以治療一切脊柱關節之疾, 如: 頸, 胸, 腰椎痛。
8. 第五掌骨頭、體、底的部位, 相當於人體的 “上、中、下三焦” 的部位, 亦可以治療一切三焦之疾。
綜上所述, 腕順穴可以治療所有關節之疾, 是必不可少的穴位之一。
董針分享: 王嘯平
爲何三聖穴能治高血壓
1. 三聖穴位置: 脚底正中央點及其前後各一寸, 共三穴。
【三聖穴】
穴位:在脚底正中央點處,即十四經湧泉穴後二寸(往足跟方向)。是三聖二穴。
三聖二穴往前上一寸是三聖一穴。即十四經湧泉穴後一寸。
三聖二穴往後一寸是三聖三穴。即十四經湧泉穴往足跟方向後三寸。
归經:入肝腎兩經。
穴性:平肝益腎。
取穴:同穴位。
主治:高血壓(特效)、低血壓過高症(特效)、腦溢血、腦血栓症。
針刺法:直刺五分—一寸。
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
經驗:本穴爲治療高低血壓過高之特效穴。胡文智老師曾以三聖二穴治高血壓二百六十五毫米汞柱的患者,在五分鐘内降爲一百三十五毫米汞柱,堪稱神效。
説明:本穴爲董氏奇穴之要穴,对血壓的调整,有很大的療效,为董氏七十二絶針之一。另治療血壓如能配合相關部位放血,效果更好。
辨别:三聖一穴位於湧泉穴後一寸。
2. 足少陰腎經循行: 起於足小趾下, 斜向足心(湧泉. 腎1), 出於舟骨粗隆下, 沿內踝後, 進入足跟, 再向上行於小腿內側, 出膕窝內側, 向上行股部內後緣, 通向脊柱(長強. 督1), 屬於腎臟, 聯絡膀胱, ….。
湧泉穴位置: 足底, 足趾蹠屈時呈凹陷處, 約當足底(去趾) 前1/3與後2/3交點。
主治: 頭痛, 目眩, 頭昏, 咽喉痛, 舌干, 失音, 大便難, 小便不利, 小兒惊風, 足心熱, 昏厥。
腎的功能: “腰爲腎之府” , 其經脈洛膀胱, 與膀胱相表里。其主要功能是藏精, 主發育與生殖, 主水液, 主納氣, 主骨, 生髓, 充腦, 其華在發, 開竅於耳, 司二便。
3. 從全息覌看: 足部與頭部相對應, 所以用足部的穴位可以治療頭部的病症, 如: 用足底的三聖穴急降高血壓, 治療 頭頂痛, 用足內側的足三火穴(火連、火菊、火散) 可以緩降血壓, 治頭痛(偏頭)。(三聖穴急降血壓與足三火穴緩降血壓是有區别的。
4. 高血壓屬中醫[眩暈]範畴, 是由於清竅失養, 腦髓不充, 以頭暈, 眼花爲主症, 輕者恶心, 嘔吐, 汗出, 面色蒼白, 嚴重者可突然仆倒。 [素问. 至真要大論] 認爲“諸風掉眩, 皆屬於肝”; 後人認爲 “無痰不作眩”, “無虛不作眩”, “無瘀不作眩” 。
眩暈的病位在 “清竅” 。
(1) 病性以虛者居多: 如肝腎陰虛, 虛風內動; 氣血虧虛, 清竅失養; 腎精虧虛, 腦髓失充。
(2) 實証: 多由痰濁阻遏, 昇降失常; 痰火氣逆, 風邪外犯, 上犯清竅; 或瘀血閉竅。
5. 由此可見, 三聖穴與足少陰腎經同屬一個穴區, 因此具有相同的補腎功能, 都能起到 “滋陰降火, 斧底抽薪” 的作用。
董針經驗分享 王嘯平